您的位置:首页 > 财经 > 产业 > 上万家物联网公司会被“政策死”吗

上万家物联网公司会被“政策死”吗

2018-01-24 来源:  浏览:    关键词:上万家物联网公司

这次意见稿风波涉及两个问题,一是哪种物联网技术路线更合适,二是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竞争是否合理。

“有时候,打败你的可能不是新技术,只是一份文件。”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在公开场合如此感叹。最近一个月,国内至少有百余位物联网公司高管对马云的这句话心有戚戚。

2017年12月13日,工业与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在官网上公布《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技术要求(征求意见稿)》(下称“意见稿”),意见征求期截止到12月15日。无线电管理局(下称“无管局”)是负责无线电频率划分、分配和依法监管的专业机构。

这份外行看来相当晦涩难懂的意见稿里有一条细则,规定“470M-510MHz”频段仅限于“单频点使用,不能用于组网应用”。正是该细则引发轩然大波——多位物联网行业人士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“它断了国内成千上万家LoRa公司的生路。”

目前并无官方数据统计中国有多少家LoRa公司,但多位LoRa阵营从业人士向《财经》记者表示,公司数量已经上万,只不过目前规模都还不大。

这些公司的物联网产品与技术方案都建立在“组网”的前提下,包括华润燃气、中石油等已经部署了LoRa物联网方案的大型公司,都可能面临前期投资打水漂的窘境。

在物联网行业,有LoRa、NB-IoT、SigFox等多种无线通信技术路线,主流的是LoRa和NB-IoT,它们衍生出两大技术阵营。多位LoRa支持者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LoRa因为发展较早,运行在非授权频段,被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选择,三大运营商和华为是NB-IoT技术阵营的代表。

由于NB-IoT技术无需组网不受约束,无管局的意见稿一时被解读为政府力挺NB-IoT利益方。LoRa支持者们除了明面上质疑“政府干预市场竞争”,私底下向《财经》记者暗示,“华为在背后搞鬼”,但有第三方物联网专家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技术本身虽无绝对优劣之分,但NB-IoT和LoRa两种技术产业链谁强谁弱,很可能关系到中国物联网产业走向,政府有其长远考虑。

1月16日,处于舆论焦点的无管局公布了《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问答》,所传递的核心信息是:“已经开展”和“将来开展”的物联网业务在遵守现有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可以照常进行。

一场令国内成千上万家物联网企业高管寝食难安的“生存”危机可以说暂时解决,但多位LoRa支持者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这份“定心丸”效用有限,因为无管局系列举措说明修改现有频谱政策已提上日程,但新政策如何制定、何时出炉仍是未知数,也会促使未来的物联网玩家和用户在选择LoRa时更谨慎地评估其中的政策风险。

“如果最终修订稿如意见稿这样制定,我们一年大概会损失四五千万元。”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孚告诉《财经》记者。

辽宁思凯是国内设计与制造智能水表、燃气表和热量表的龙头企业,一年营收大概2亿多元。郑孚还表示,国内仅水表行业的同类企业就有100来家,这些企业将和辽宁思凯一样陷入收入大减的窘境。

更多物联网公司高管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因为被影响的是核心业务,所以对他们而言是“生死存亡”的问题。

一家年收入5000万元左右的物联网公司董事长向《财经》记者透露,他们去年刚接了一个地方政府的5000万元大单——基于LoRa技术构建当地的智慧城市,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,原计划200个LoRa基站已经建设了一半,“现在甲方还不知道,知道了肯定影响验收”。

他说,如果最终政策还是在470M-

510MHz频段不让组网,他们会退出物联网行业,因为,“没什么可以赚钱的地方了”。

除了技术标准不同,NB-IoT和LoRa另一个不同的地方是容纳的产业链玩家不一样。在NB-IoT产业链里,运营商负责搭建NB-IoT网络,华为(也包括中兴)负责提供NB-IoT芯片、NB-IoT模组和核心网设备,其他玩家主要聚集在物联网终端和应用开发上,但除了一些非常智能的物联网终端,有大量物联网终端就是各种传感器,传感器高端市场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,低端市场价格透明,利润微薄,吸引力一般。

LoRa不一样,LoRa方案提供商会在本地单独架设一张网(业内又称“小无线”)来连接各个成百上千个物联网终端,但最后还是要借助运营商的网络来将数据汇总在云端,LoRa网络和运营商网络的关系就像家庭里的WiFi网络和运营商网络关系一样。

不过,这张“小无线”网使用的是LoRa基站、甚至LoRa自己的核心网。换句话说,LoRa的公司有机会切入物联网设备提供和运营市场(国外已经涌现大量小型物联网运营商),这是丰厚利润和崭新商机所在,所以迅速吸引了大量公司。

此次无管局的意见稿惊醒了LoRa公司们的美梦,曾经比较松散的LoRa公司匆忙抱团“自救”,以多种方式向无管局反馈意见和施加压力。

1月9日,无管局局长谢远生带队应约与美国Semtech公司进行了交流。LoRa技术是Semtch公司的专利,Semtech以IP授权的方式授予更多的公司来制造LoRa技术的芯片,如同ARM公司IP授权类似。

相关机构预计,从2013年开始进入中国到2017年底,LoRa芯片在国内的出货量累计超过1000万。

1月11日,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家物联网企业的核心高管齐聚北京某宾馆,共同商议并举手表决通过了一份针对意见稿的“十点共识”,反馈给无管局。《财经》记者作为受邀媒体之一见证了商议全过程。

此外,坊间开始出现一些解读意见稿的文章,部分文章实由LoRa支持者所操刀,但文章大多比较克制,主要从技术角度解释LoRa的价值所在。

“我们一定要先搞清楚政府的意图。”在前文提到的“十点共识”会上,一位参会代表多次强调,不过,对于政府的意图,LoRa从业者也只是各种猜测,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。

不少人是愤怒的。他们认为,是“华为在搞鬼,在左右工信部的专家”,但他们中无人能够拿出证据。

华为会“躺枪”,是因为它的确是NB-IoT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。可以说,是华为提出并促成NB-IoT成为3GPP国际标准。从政府层面看,这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物联网标准领域占据了产业链的核心位置,有了主导权。

而且,华为NB-IoT商用芯片的发货能力已经达到百万量级,而LoRa芯片掌握在国外公司手里。

尽管LoRa支持者们向《财经》记者列举了不少技术细节证实LoRa芯片的安全可靠性无需担忧,但国家对自主芯片产业上的期盼和投资已持续多年并有增无减。例如,紫光集团之所以能够多次大手笔在芯片行业展开投资和并购,离不开政府的支持。

运营商亦有动力支持NB-IoT,因为NB-IoT可与运营商现有蜂窝网络基站融合,既有投资得到保护。

目前,中国电信宣布建成全球目前覆盖最广的NB-IoT网络,实现31万个基站升级;中国联通已在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深圳等10余座城市开通了NB-IoT试点,预计到2018年将具有千万级连接的支持能力;中国移动则是对NB-IoT、eMTC进行场外测试。

多位LoRa支持者认为,政府对NB-IoT的支持他们心知肚明,运营商和华为力捧NB-IoT也无可厚非,但动用行政手段“干预市场选择”还是让他们很是不能接受。

中兴克拉是中国最大的LoRa产业联盟,由中兴通讯于2016年1月发起成立,目前正式成员超过1000家。该联盟某主要成员单位的一位总经理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他在2017年还和无管局专家交流过,“当时聊得挺好,但没有想到会最终出这么一个文件”。

“技术应该百花齐放,交由用户自己选择,我们奇怪,为什么今天政府还会用行政手段替市场做选择。”郑孚说。

就技术本身而言,所有受访者均表示,NB-IoT和LoRa各有千秋,各有各的适用场景,是竞争也是互补的关系。

《财经》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无管局,无管局表示目前仍处于收集研究意见阶段,后续会以公开发文方式逐步回应质疑。华为亦拒绝了《财经》记者的采访请求。

但一位研究物联网标准与技术的第三方专家向《财经》记者分析,这次意见稿风波涉及两个问题,一是从物联网的发展来看,哪种技术路线更合适?二是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竞争是否合理?

他认为,如果物联网要为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而建,理论上来讲,基于NB-IoT的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最合理,也是最快最好的模式,后期的复用性和可控性都高。就像互联网建设一样,运营商做骨干网,提供统一接入,和企业自有的数据中心相连,公网模式占主导,企业自己搭建局域网只是补充。

但现状是NB-IoT起步晚,NB-IoT网络还正在建设中,整体的商用化程度不如LoRa高。

LoRa尤其令对手心生忌惮的地方是,LoRa支持自组网,会快速形成一个个企业私有的孤岛式的物联网,也有可能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、独立的LoRa网络,从而快于NB-IoT网络成为占主流的物联网。

这看起来并不是凭空猜测。2016年底,LoRa芯片公司Semtech和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就联合宣布,将在中国部署全国性的LoRa网络。鹏博士计划在网络已覆盖的200余座城市的1万个基站上部署LoRa网络,为超1亿用户提供物联网服务,这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oRa商用网络。

NPLink公司总经理余红标对做大LoRa网络的前景并不乐观。“你觉得国家放心将基础性网络运营交出给私人运营的企业吗?”他反问《财经》记者。

NPLink是厦门巨龙软件公司主营物联网业务的子公司,余红标参与了“十点共识”研讨会,但属于异见人士。

上述物联网专家认为,国家行政干预的手段不一定合理,但目前时间窗口期比较敏感。“限制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。”他说。

LoRa支持阵营对这样的观点自然嗤之以鼻,他们信奉市场竞争,反对计划与垄断,并认为中国通信发展史上扶持自主知识产权3G技术TD-SCDMA标准最终都失败了。

一位亲历过TD-SCDMA发展过程,也正经历着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行业人士表示,此类上升至计划与市场之争的产业政策很难说谁更有理,都是“屁股决定脑袋”。

回到引起争议的470M-510MHz频段,余红标和另一位邮电大学通信专业教授认为,抛开上述猜测,无管局意见稿如此规定有其专业考量。

版权声明:
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service@qeerd.com,投稿邮箱:tougao@qeerd.com

声明:本站所有资讯及资讯图片来源于其他网站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!

网站备案号:陕ICP备17012874号-19

客户服务 | 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

版权所有: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

Copyright 2017 中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